1、设备维修的要求
根据实际情况,对完善的维修计划进行编制。在维修计划编制的过程中,需要技术人员有效掌握工程任务、设备状况、施工技术、维修时间以及维修周期等内容。
合理维修组织形式的确定。应根据生产实际情况对合理的组织形式进行确定,当维修模式有较大或较长工期存在时,可对临时维修所进行设置,对机械设备维修工作进行负责。当有较小维修工作量、较短工期或分散工点存在时,可对组织流动维修组进行设置,开展巡回保修工作。
采用合理化的作业方式。现阶段,综合维修方式和专业分工作业方式是最常使用的两种维修作业方式。在选择的过程中,应与实际情况相结合实施有效运用。
2、设备维修管理的重点
(1)、设备管理评价的加强
设备完好率的评价管理。作为设备管好与否的技术指标进行考核的关键,设备完好率应与规定项目相结合,对技术状况鉴别进行开展,其中,评定主要包括四大类型,一、二类属于完好和基本完好。在计算设备完好率时,应将期末完好类数除以期末设备总数再与100%相乘。
设备利用率的评价管理。设备利用率的关键是考核设备结合计划要求所完成的运营指标。与报告期计划营运时间相结合,对比实际运营状况,对生产运营过程中设备的性能实施考核。对设备利用率进行计算时,应将报告期设备的实际运营总时间除以报告期设备计划总营运时间再与100%相乘。
(2)倡导维修新技术的推广
对新型维修技术和维修方法进行积极推广,采用专门的维修制度和特定的机械设备,对检测和诊断为主的重点设备执行状态检测的预防性维修。运用专业分工的维修体制,与先进化的维修机具相结合,对维修新技术进行有效掌握。实现维修水平的提升。对燃料和润滑油料进行科学化的管理,应通过机械改造的方法,使设备得到再利用。只有上述内容符合要求之后,即可实施处理。当不具备修理价值时,则坚决实施报废处理。
(3)设备维修监督力度的加强
首先应对各种维修工艺规程和质量标准进行收集,确保设备维修操作和检查做到有法可依。在开展维修操作时,应通过有效的监督机制与规程和标准相结合,设置专人定期或不定期地对维修过程进行监督检查。
(4) 机械设备管理的目标
一方面,确保设备始终处于良好的待机状态,并实现设备功能的顺利发挥,避免出现风险隐患和安全事故问题;另一方面,为了使设备的效能得到充分发挥,应通过合理的组织及安排,使机械设备剩余价值得到最大程度地实现,从而创造出更多的实际利润。
上一条:我国高铁轨道板 打破德日技术垄断
下一条:环保设备行业发展前景分析 |